我国通信卫星全方位服务 ”一带一路“建设侧记
2017-05  阅读:1982次
返回列表

近日, 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在北京举行。作为央企排头兵,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发挥自身优势助力“一带一路”建设,本报近期将刊登多篇报道,关注集团公司如何用航天技术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建设。

5月5日,用于我国广播电视直播的中星9A卫星已进驻西昌卫星发射中心,将于6月待命发射。以我国新一代大型卫星公用平台 — —东方红五号为基础研制的实践十八号通信卫星,也将于近期奔赴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,由我国最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发射升空。

近年来,我国在通信卫星领域取得长足发展,已有数十颗通信卫星先后镶嵌在浩瀚星空,联结成一条“太空丝路”。它们的“星光”不仅洒落在国内,还照耀了全球60%陆地,惠及全球80%的人口,为“一带一路”及周边地区提供了全方位的卫星通信服务。

通信卫星是我国较早走出国门、服务“一带一路”及周边国家和地区的高科技产品。

2007年5月,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制的尼日利亚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,实现了中国整星出口“零”的突破,也帮助这个非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实现了太空梦想。

2008年10月,五院研制的委内瑞拉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,有力提升了委内瑞拉的通信能力,成为带动拉美及加勒比地区发展的重要引擎。

除了在轨交付卫星,集团公司还为用户提供发射服务,帮助建设地面站、培训卫星人才等。一站式系统解决方案凸显了我国一贯秉持的互利共赢理念。越来越多的国家也从中看到商机,谋求与我国在航天领域开展深度交流合作。

在此背景下,五院不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,先后获得巴基斯坦1R星、尼日利亚1R、玻利维亚一号等10余个通信卫星订单。

2013年,习近平总书记提出“一带一路”倡议。五院迅速响应、积极行动,为推动“一带一路”战略落地保驾护航。该院研制的亚太九号通信卫星于2015年10月成功发射后,与亚太五号、六号、七号、9A一起形成“自西向东排开,从印度洋至马六甲海峡再至南海海域”态势,把我国与东南亚国家的卫星通信服务连为一体,使中国-东盟“10+1”合作更加密切,进一步激活了东亚经济圈的活力,同时实现了对“海上丝绸之路”周边区域的基本覆盖。

老挝一号通信卫星是中国对东盟地区的首次整星出口,2015年 11月发射升空后,为推动区域均衡发展、提升互联互通水平起到了重要牵引推动作用。

2016年1月,白俄罗斯通信卫星发射成功,这是中国卫星首次进入欧洲,实现了对“一带一路”另一端 — —欧洲经济圈的区域覆盖。

2016年8月,天通一号01星的发射拉开了我国自主建设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的序幕。该卫星与地面移动通信系统共同构成移动通信网络,可为我国及周边等相关地区,以及太平洋、印度洋部分海域的用户提供全天候、全天时、稳定可靠的移动通信服务,支持语音、短信息和数据业务。

无论是行进在“一带”上的中欧班列,还是游弋在“一路”上的远洋船舶,都能随时随地凭借手持移动终端享受到卫星通信服务。

今年 4 月,我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实践十三号发射成功,它让我们无论在飞机、高铁还是船舶上,在偏远山区、边疆还是海岛上,都能便利地接入互联网。

后续我国还将发射实践十八号、中星十八号、亚太 6D 等卫星,形成高通量系列化卫星组网运行,带动我国通信卫星能力全方位升级。可以预见,随着通信卫星性能和水平的持续提升,我国将会进一步密切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各国的联系,提升开放合作水平,促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互利互惠、共同繁荣。(来源《中国航天报》,作者:张国航)